從建筑材料到電池、光伏、發動機的所有領域,銅是推動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,銅也被認為是世界向綠色技術過渡的關鍵金屬。
當前,全球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不穩定性、不確定性明顯增加,于變局之中謀突破,我國銅企業已然站在新的歷史出發點??上驳氖?,中國多個世界級銅礦項目紛紛傳來好消息,“銅”心協力,中國銅已搶占先機!
1、讓人歡喜讓人憂:五礦LasBambas銅礦擴產
3月24日,五礦資源發布公告,其秘魯LasBambas銅礦的Chalcobamba礦坑獲得秘魯能源礦產部的開發許可,Chalcobamba礦坑預計將于未來五個月內逐步投產,并最終助力LasBambas銅精礦含銅年產量增至約38至40萬噸水平,再次躋身全球前十大銅礦之列。
而讓人憂心的是,此次獲批開發的Chalcobamba礦坑位于LasBambas選廠西北約四公里鄰近Huancuire社區處。其采用露天開采,礦石將由卡車運送至Ferrobamba礦坑附近的現有破碎及運輸站,途程大約13公里。此前,LasBambas銅礦就曾因卡車運輸,造成周圍環境和植被的破壞而遭當地社區不滿堵路,Chalcobamba礦坑的開發能否順利達產,仍存變數,而據相關媒體報道,秘魯能源礦產部批準LasBambas銅礦的擴建屬于“不顧抗議”。
據五礦資源年報顯示,由于平均礦石品位下降及社區堵路,2021年LasBambas的銅產量為290,097噸,較2020減少20,923噸(7%),據了解,2021年度,LasBambas銅礦共發生了100天社區堵路,足見五礦資源與當地社區的矛盾,已經嚴重激化。
雖然五礦資源一直致力促成具建設性的對話,但因外部代理的行動以及不合理、不相稱的要求,致使幾方一直無法達至持久協議,未來LasBambas的運營仍將面臨相關風險。
無論如何,還是希望LasBambas這個中國海外并購史上最大的一筆金屬礦產項目能夠解決所有麻煩,乘風破浪,走出泥潭,為提高我國銅資源的安全保障能力保駕護航。
2、雙喜臨門,好事成雙:五礦Kinsevere礦山擴建
雙喜臨門,好事成雙,就在五礦資源發布LasBambas銅礦擴產獲批的同一日,其位于剛果(金)的Kinsevere礦山擴建項目也正式獲批。
2012年,中國五礦以13.3億加元收購加拿大AnvilMining公司,從而獲得了位于剛果(金)的Kinsevere銅礦等資產,并將其作為公司高質量基本金屬資產組合中的重要一部分。而且由于地址條件優越,Kinsevere銅礦大部分地區可以不需要爆破而直接開采,憑借著高品位,Kinsevere銅礦也被外媒評為“全球品位最高的露天銅礦“的第三位。
隨著氧化礦儲量的枯竭,2020年10月,五礦資源停止了其Kinsevere礦的生產,以準備從氧化礦開采轉向硫化礦,預計停產至2021年4月底,但隨后推至到第四季度。但目前五礦資源公告顯示,Kinsevere礦的采礦活動將再次推遲。
按照最新公告顯示,五礦資源將通過5.5億至6億美元的總投資,使Kinsevere礦山壽命于2022年后延長13年以上,其完全達產后,將使電解銅總年產量增至約8萬噸,氫氧化鈷含鈷產量達到4000至6000噸。除此之外,五礦資源亦更新了Kinsevere礦山的礦產資源量及礦石儲量,銅礦石儲量增加600%(及約3300萬噸礦石),增加鈷礦石儲量約2.9萬噸(合金屬量)。
3、崛起:紫金礦業Kamoa-Kakula銅礦二期投產
當然,提到世界級銅礦,紫金礦業的卡莫阿-卡庫拉銅礦總是繞不開的存在。
就在五礦資源宣布其兩大世界級銅礦均擴產的前一天,3月23日,紫金礦業發布消息,其所屬的卡莫阿-卡庫拉(Kamoa-Kakula)銅礦二期工程年處理380萬噸礦石的選廠已于近日啟動帶料試車,比原計劃提前約4個月建成投產,受益于一期工程的建設和運營經驗,二期工程產量爬坡、達產達標將更加順利,預計礦山產量將達到產量指導目標的最高值34萬噸。
接下來,卡莫阿-卡庫拉還計劃通過一年的技改,將原設計采選規模760萬噸/年的產能提高至920萬噸/年,實現年產銅超45萬噸,成為全球第四大產銅礦山。2024年底三期工程投產后,最高年產銅將達到80多萬噸,成為全球第二大產銅礦山。
銅礦的建設周期較長,大銅礦一般需要7年以上時間,這意味著銅礦產能釋放大幅滯后于銅礦資本開支。2013年之后銅礦資本開支大幅下滑,近幾年銅礦資本開支在500-700億美元左右,多以維持性投入為主,新能產能資本開支嚴重不足。未來幾年預計資本開支將逐漸下降,或將限制礦端的產能。
從銅下游需求分布來看,電力是我國銅最大消費領域,占比達46%,但值得注意的是,銅在綠色領域的需求未來增量可觀,包括新能源汽車、光伏、風電等新興領域。盡管2021年新能源需求占比僅7%,但貢獻銅需求增量約32萬噸,這是2021年銅需求增量8萬噸的4倍。預計2022年精煉銅需求增長2.6%,對應約64萬噸,新能源貢獻增量約52萬噸,占比達到81%。毫無疑問新能源已經主導銅的需求增長。